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始于古代寒食节和上巳节的结合,主要用来纪念祖先和扫墓。据传,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的故事,他流亡期间忠臣介子推割股肉以供其充饥,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却忘了奖赏介子推。介子推携母隐居山中,晋文公放火烧山欲逼他出山,但介子推宁死不出,最终抱树而亡。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将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定为寒食节,禁止生火,只吃冷食。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融合,清明节便成了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
清明节不仅承载着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还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