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特此制定了一份全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份规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在校园内外,每位同学都应保持良好的礼仪习惯。与老师、同学及家长交流时,要使用敬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遇到师长或来宾,主动问好;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
二、遵守纪律,维护秩序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课间活动有序进行,避免追逐打闹造成安全隐患;食堂就餐时按序排队,不插队;图书馆借阅书籍时轻拿轻放,爱护公共设施。
三、勤奋学习,积极进取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困难时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四、热爱劳动,增强体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整洁;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清洁工作,共同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学会整理内务。
五、诚实守信,勇于担当
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学生,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对待朋友真诚相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六、节能环保,保护生态
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环保购物袋;分类投放垃圾,支持可回收资源再利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七、网络文明,理性上网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虚拟社交平台;浏览健康有益的信息,拒绝访问非法网站;在网络环境中遵守法律法规,不发布不良信息;遇到网络诈骗或其他问题时,第一时间告知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
八、社会实践,全面发展
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关心社会热点话题,关注国家发展成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以上便是新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以此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