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中庸》全文及翻译

2025-07-01 20:48:08

问题描述:

《中庸》全文及翻译,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20:48:08

《中庸》全文及翻译】《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单独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其内容主要阐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做人处事应遵循适度、平衡的原则,反对极端和偏激。

一、《中庸》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子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子曰:“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子曰:“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子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子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二、《中庸》翻译

上天赋予人的本质叫做“性”,遵循本性去行事叫做“道”,按照道来修养自己叫做“教”。

“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因此,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要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警惕。没有比隐蔽更明显,没有比细微更显著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

当人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情感表达出来但合乎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最根本的道理,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道路。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就能生长繁衍。

孔子说:“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小人违背中庸之道。”

“君子的中庸,是能够随时保持中正;小人的中庸,是没有顾忌和胆怯。”

孔子说:“中庸之道真是最高深的啊!人们很少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推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做得太过分,愚笨的人达不到。中庸之道不能彰显的原因,我也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不贤的人又做不到。”

人们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味道。

孔子说:“舜真是有大智慧啊!他喜欢提问,善于听取浅近的话,隐藏别人的缺点,宣扬别人的优点,掌握事物的两极,用中庸的方法来治理百姓,这就是舜为什么能成为圣人的原因吧!”

孔子说:“颜回的为人,选择中庸之道,一旦得到了一个善的道理,就会牢牢记住,不会丢失。”

孔子说:“那些追求隐秘、行为怪异的人,后世或许会有人称颂他们,但我不会这样做。”

孔子说:“君子按照道来行事,如果中途放弃,我就不能停止。”

孔子说:“我有什么知识呢?其实我是无知的。如果有乡野之人向我请教,我心中空空如也。我从问题的两端进行追问,直到穷尽为止。”

孔子说:“君子的道,广大而幽微。即使是普通男女,也可以理解它;但到了极致,即使是圣人也有不懂的地方。”

孔子说:“天地如此广大,人们却仍有遗憾。所以君子讲起道来,大得天下无法承载;讲到小处,天下也无法分割。”

孔子说:“《诗经》上说:‘老鹰飞向天空,鱼儿跃入深渊。’这是说天地之间的万物都处于各自的位置。”

孔子说:“君子的道,开始于夫妻之间,等到它达到极高的境界,就可以洞察天地。”

孔子说:“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就像四季交替运行,像日月轮流照耀。”

孔子说:“万物共同生长而不互相伤害,各种道理并行而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流般流动,大的德行则使万物化育,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三、结语

《中庸》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古人对人生、社会、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它强调“中和”的重要性,主张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理智。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庸》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寻求平衡与和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