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赠从弟》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刘桢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弟弟的深情厚谊与人生哲理的感悟。这首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深远,语言质朴而意境高远,历来被文人学者所推崇。
一、原文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翻译
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挺拔的松树,山谷中吹来阵阵寒风。
风声多么猛烈,松枝却显得更加刚劲有力。
尽管冰霜寒冷刺骨,松树却始终挺立不倒。
难道它没有遭遇严寒吗?只是因为松柏天生就具有坚韧不拔的本性。
三、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间松树在风雪中依然挺立的形象,借物抒情,表达了一种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诗人用“亭亭”、“瑟瑟”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松树的高洁与风雪的凛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松树的坚强品格。
诗中“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一句,更是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正直。这种精神不仅是对弟弟的勉励,也是诗人自身人格的写照。
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多有志向却难展抱负。刘桢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与操守的坚持。因此,《赠从弟》不仅是一首亲情之作,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力量的励志诗篇。
四、总结
《赠从弟》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珍视,更传达了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这首诗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精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