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极评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因其生动有趣、富有情感而备受师生喜爱。《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友谊的课文,讲述的是小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建立起友谊的故事。本文将围绕一节以《纸船和风筝》为教学内容的课堂实录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
课堂伊始,教师以一张画有纸船和风筝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为什么小松鼠和小熊一开始没有成为朋友?”“他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
在阅读理解环节,教师采用了分段阅读的方式,结合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例如,在“小熊把风筝送给小松鼠”这一情节中,学生通过模仿小熊的动作和语气,感受到友情的温暖。而在“小松鼠收到纸船后开心地笑了”这一部分,则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提升语感和情感体验。
课堂中还穿插了小组讨论活动,学生们围绕“友谊需要什么”展开交流,分享自己对友情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宽容、理解、沟通等。
整堂课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既注重语言训练,又重视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课堂评价方式多样,既有生生互评,也有教师点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然而,课堂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增强教学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纸船和风筝》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语言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与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渗透与思维启发,展现了良好的教学素养。未来教学中,可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深度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