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9 03:50:25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单元中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概念,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 能在具体情境中指出图形的周长,并能用直尺或软尺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经历探索周长概念的过程。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指出图形的周长。

- 难点:理解“封闭图形”的概念,掌握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片(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绳子、直尺、软尺、彩笔。

- 学具:每组学生一套测量工具、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校园跑道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每天跑一圈是多少米吗?”

引导学生思考: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跑道的“周长”。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

2. 探索新知,建立概念(15分钟)

(1)认识封闭图形

出示一些图形(如三角形、圆、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

引导学生理解:只有首尾相连的图形才是封闭图形,才能有周长。

(2)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师用手指沿着图形的一周移动,边走边说:“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周长。

(3)动手操作,感知周长

学生分组,用绳子围住图形,再拉直测量长度,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测量和记录数据。

3.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0分钟)

(1)判断题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 所有图形都有周长。

②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③ 一个图形的周长越长,面积也一定越大。

(2)测量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图形,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其周长(如绳子、直尺等),并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4.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5分钟)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周长?”

学生举例:比如给相框镶边、给花坛围栏、做衣服时量腰围等。

教师总结: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5. 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布置作业:

① 在家中找一个封闭图形,测量它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②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1. 封闭图形:首尾相连

2. 测量方法:绳子、直尺、软尺

3. 生活应用:镶边、围栏、服装等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但个别学生对“封闭图形”的理解仍需进一步强化。今后应加强图形识别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