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的诗词赏析以及答案】《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写于公元737年,当时王维奉命出使边疆,慰问戍边将士,途中所见所感,遂有此作。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一、内容赏析
1.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表明诗人独自一人前往边塞,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坚定;“属国”指的是附属国或边地的政权,“居延”则是古代边塞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西部。这两句交代了诗人出使的背景和行程。
2.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指随风飘荡的蓬草,象征着漂泊无依;“归雁”则是秋天南飞的大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3.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被誉为千古名句。诗人用极简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壮美:浩瀚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笔直上升;蜿蜒的黄河尽头,一轮红日缓缓落下,画面宁静而壮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4.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是古代边塞要道,“候骑”指巡逻的骑兵。“都护”是边疆统帅的称号,“燕然”则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汉代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这两句点明了诗人到达边塞后的情况,并暗示边防依然紧张,战争尚未结束。
二、艺术特色
- 意境开阔,画面感强
全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苍茫、雄浑的意境,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堪称中国古典诗歌中描绘边塞风光的经典之作。
- 语言凝练,含蓄深远
王维善于用极少的文字传达丰富的意蕴,如“征蓬”、“归雁”等意象,不仅具有自然美感,还暗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情感真挚,主题深刻
诗人虽身处边塞,但并未沉溺于荒凉之感,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旅程,同时流露出对国家边疆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三、问题与答案
1.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谁?
答:王维。
2. 诗中哪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诗中“征蓬”和“归雁”分别象征什么?
答:“征蓬”象征漂泊无依,“归雁”象征思乡之情。
4. 诗中“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指的是什么地方?
答:燕然山,位于今蒙古境内。
5.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既有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国家边防的关切,同时还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总结
《使至塞上》不仅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抒情诗。它体现了王维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也展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独特魅力。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学习古诗的重要篇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