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优质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优质教案,跪求好心人,拉我出这个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04:47:18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课文讲述的是魏晋时期名士王戎小时候在路边看到李子树上结满果实,其他孩子都争着去摘,而王戎却不动声色地劝阻大家不要去摘,因为他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体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冷静判断的优秀品质。

本课作为文言文教学的起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获得启发。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文意。

-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质疑、推理、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古人智慧,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 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理性判断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意思,体会王戎的聪明才智。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王戎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古风画面,配以轻柔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是怎么学习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关于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引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初读感知(8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懂的字词。

3.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

- “尝”:曾经

- “诸小儿”:其他小孩

- “竞走”:争着跑过去

- “取”:摘

- “信然”:确实如此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分组讨论: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他的想法合理吗?

2.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逻辑。

3. 指导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拓展延伸(8分钟)

1. 讨论: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 拓展阅读: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文学价值。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古代聪明人故事。

(五)总结提升(4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王戎的优点。

2. 强调“遇事要冷静思考,不能盲目跟从”的道理。

3. 布置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讲讲你生活中的一次“冷静判断”。

六、板书设计

```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聪明、冷静、善于观察

故事启示:遇事要思考,不盲从

关键词:尝、诸小儿、竞走、取、信然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文言文翻译方面仍需加强指导,部分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今后应注重积累,逐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八、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展示、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理解、表达、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结语:

《王戎不取道旁李》不仅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通过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还能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