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两篇著名散文,分别描绘了滁州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这两篇文章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思想深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篇目。以下是一份针对这两篇文章的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
一、选择题
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 苏轼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柳宗元
答案:B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哪篇文章?
A. 《岳阳楼记》
B. 《醉翁亭记》
C. 《丰乐亭记》
D. 《赤壁赋》
答案:B
3. 《丰乐亭记》中“丰乐”二字的含义是( )
A. 富裕快乐
B. 年成丰收,百姓安乐
C. 建筑豪华
D. 节日庆典
答案:B
4.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山之僧曰智仙也
B. 作亭于其上
C. 予乃作《丰乐亭记》以自贺
D.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答案:A
5. 《醉翁亭记》的写作目的是( )
A. 记录一次游山活动
B.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C. 抒发自己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D. 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
答案:C
二、简答题
1. 简要说明《醉翁亭记》中“醉翁”的形象。
答:
“醉翁”是欧阳修的自称,他借“醉”表达自己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闲适心境,同时也表现出与民同乐、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2. 《丰乐亭记》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地方治理的肯定的?
答:
作者通过描写丰乐亭的景色和当地百姓生活的安乐,表达了对地方官员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的赞赏,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与欣慰之情。
3. 请结合《醉翁亭记》全文,分析“乐”字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及其意义。
答:
文中多次出现“乐”字,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守乐其乐也”,体现出作者从自然之乐、与民同乐到自我精神之乐的多层次情感,展现了他豁达开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既能在醉中与民同乐,又能在清醒时以文章记录美好时光的自豪与满足,体现出他豁达乐观、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一句的结构有何特点?
答:
这句话采用了对仗结构,前半句写“醉”时的行动,后半句写“醒”时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既能融入生活,又能记录生活的双重能力。
四、作文题(选做)
请以“我眼中的醉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欧阳修及其作品的理解。
提示:
可以从他的性格、文章风格、人生理想等方面入手,结合《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的内容进行分析。
总结:
《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中“与民同乐、寄情山水”精神的体现。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生活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