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使用负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负数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数与负数的表示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区分正负数的用途。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图片、天气预报视频片段、数轴图。
-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情况。例如:
- 北京今天的气温是+5℃,哈尔滨是-10℃,上海是+20℃。
提问: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数字中有‘+’和‘-’符号?它们代表什么含义呢?”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15分钟)
1. 认识负数
教师出示温度计图片,说明0℃以上用正数表示,0℃以下用负数表示。
举例说明:
- 零上5℃记作+5℃或5℃,零下5℃记作-5℃。
- 海拔高度中,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2. 认识正负数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发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正数在0的右边,负数在0的左边。
3. 书写与读法
教师示范正负数的写法和读法,如:
- +3 读作“正三”,-3 读作“负三”。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小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负数?”
学生举例:
- 财务中的收入与支出
- 电梯楼层的地下层
- 游戏中的得分与扣分
教师总结: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记录各种现象。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 判断题
- -5比0小。(√)
- +7比-7大。(√)
- 所有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2. 填空题
- 如果向北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南走3米记作______。
- 某天的气温是-8℃,表示______。
3. 画数轴
在数轴上标出:-3、+2、-1、0、+4。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 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与负数相关的现象。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
2. 观察家中或生活中的负数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
六、板书设计
```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与负数
0是分界点
正数 > 0 > 负数
生活中的负数:
- 温度
- 海拔
- 收支
- 地铁站层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正负数。个别学生对负数的实际意义仍存在模糊,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