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原文及翻译】“卧薪尝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个成语不仅代表了一个人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最终实现目标的决心。
一、原文
> 越王勾践,兵败于吴。三年,乃归。遂栖于会稽山。谓其臣曰:“吾欲复吴,何如?”大夫文种对曰:“臣闻之,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于是,勾践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皆尝其味;饮食必尝其苦。曰:“汝忘会稽之耻乎?”
二、翻译
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战败,三年后才回到越国。他退守到会稽山,在那里对他的大臣们说:“我想再次攻打吴国,你觉得怎么样?”大夫文种回答说:“我听说天赐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反而会遭受祸患;时机到了却不行动,也会招来灾殃。”于是,勾践便开始刻苦自励,把苦胆挂在座位旁边,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会尝一尝胆的苦味;吃饭的时候也要先尝一尝苦味。他常常提醒自己:“你忘记了会稽山的耻辱吗?”
三、故事背景与寓意
“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沉沦,而是选择忍辱负重,日夜磨砺自己,最终成功复仇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忍一时之气,养十年之志”的精神。
“卧薪”指的是他在睡觉时枕着柴草,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屈辱;“尝胆”则是为了时刻感受痛苦,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这种精神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重要象征。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卧薪尝胆”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后,不轻言放弃,而是默默努力,积蓄力量,最终实现目标。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哲学,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坚持信念、不断前行。
五、结语
“卧薪尝胆”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在顺境中风光无限,而是在逆境中依然不放弃希望,咬牙坚持,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关键词: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历史故事、励志精神、古代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