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ldquo(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及rdquo及的意思_全诗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ldquo(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及rdquo及的意思_全诗赏析),急哭了!求帮忙看看哪里错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11:30:37

ldquo(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及rdquo及的意思_全诗赏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爱国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句诗语言简练、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坚定信念,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愿将生死置之度外;怎么能因为个人的祸福而退缩或逃避呢?

其中,“苟利国家”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生死以”表示把生命交付给国家,即不惜牺牲生命;“岂因祸福避趋之”则是说,怎么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选择回避或退缩呢?

整句话表现了作者不计个人得失、以国为重的崇高情怀和坚定意志。

二、全诗赏析

原诗如下: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林则徐

> 力微任重久资嗟,

> 身世浮沉寄此身。

> 已见寒梅惊岁晚,

> 更闻孤雁唳霜晨。

> 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祸福避趋之。

> 西域置邮传尺素,

> 东坡种树待春深。

这首诗写于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期间,他临行前写下此诗,送给家人,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但依然心系国家、不改初心的决心。

第一联:“力微任重久资嗟,身世浮沉寄此身。”

诗人感叹自己力量微薄却承担重任,长久以来感到无奈与叹息;人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命运起伏不定,只能寄托于自身。

第二联:“已见寒梅惊岁晚,更闻孤雁唳霜晨。”

通过描写寒梅在岁末开放、孤雁在霜晨鸣叫,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第三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广为传诵的名句。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明自己为了国家利益,即使牺牲生命也毫无畏惧,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退缩。

第四联:“西域置邮传尺素,东坡种树待春深。”

诗人提到在西域设立驿站传递书信(“尺素”指书信),并以苏轼在黄州种树为喻,表达自己虽身处边疆,仍心怀希望,期待未来能够再为国家效力。

三、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1.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2. 语言凝练,气势恢宏

尤其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句,用词简洁有力,气势磅礴,展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风貌。

3. 思想深刻,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志向,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结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仅是林则徐一生信念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