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奥数第36讲巧求周长(二)(练习及答案)】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周长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通过学习“巧求周长(二)”,同学们将掌握更多灵活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特别是在面对不规则图形或需要拆分组合的图形时,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
本讲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利用对称性、平移法、补全法等技巧来简化周长的计算过程。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知识点回顾
1. 周长的基本概念:一个封闭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
2. 常见图形的周长公式:
- 长方形:周长 = 2×(长 + 宽)
- 正方形:周长 = 4×边长
3. 巧算技巧:
- 对称图形可以通过一半计算再乘以2;
- 不规则图形可以拆分为几个规则图形,分别计算后再相加;
- 使用平移法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进行计算。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一个由多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
□ □ □
□ □
□
```
解析:
虽然图形看起来是不规则的,但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外围有8条边,每条边长为2厘米。因此,周长为:
8 × 2 = 16 厘米
答案:16厘米
例题2:下图是由若干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计算它的周长。
```
□ □
□ □ □
□ □
```
解析:
我们可以采用“数边法”来计算周长。从左上角开始,沿着外围数一圈,共有14条边,每条边长为1厘米,所以周长是:
14 × 1 = 14 厘米
答案:14厘米
三、练习题精选
练习1:一个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形,边长为3厘米,求它的周长。
练习2:一个由6个正方形拼成的“T”字形,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求其周长。
练习3:一个图形由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组成,长方形的长为6厘米,宽为2厘米,求整个图形的周长。
四、参考答案
练习1:
L形图形外围有10条边,每条边长为3厘米。
周长 = 10 × 3 = 30 厘米
答案:30厘米
练习2:
“T”字形图形外围有12条边,每条边长为2厘米。
周长 = 12 × 2 = 24 厘米
答案:24厘米
练习3:
两个长方形拼接后,中间部分会有重合的边,共减少2条边。
原周长 = 2 × (6+2) × 2 = 32 厘米
减去重合部分:2 × 2 = 4 厘米
实际周长 = 32 - 4 = 28 厘米
答案:28厘米
五、总结
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多种巧妙计算周长的方法,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图形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公式套用,而是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性。
建议同学们在课后多做一些类似题目,加深对“巧求周长”方法的理解,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