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的译文和原文】“孟母断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故事之一,出自《列女传·母仪》。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用“断织”这一行为来警示孟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必须持之以恒。
一、原文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
> 孟子曰:“自以为贤矣。”
> 孟母曰:“今吾织,不亦劳乎?而子学,不亦劳乎?夫学,不可以已。子之于学,若吾之于织也。吾织不辍,子学不辍,其成也,可得而见矣。今子辍焉,是弃其功也。”
> 于是孟子惧,乃勤学,遂成大儒。
二、译文
孟子小时候,有一次学习后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问道:“你今天学到什么程度了?”
孟子回答:“我觉得自己已经很贤能了。”
孟母说:“我织布,难道不辛苦吗?而你学习,难道不辛苦吗?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你学习,就像我织布一样。我不断织布,你也不断学习,那么你的成就就可以看到。现在你如果中途放弃,那就是放弃了之前的努力。”
于是孟子感到害怕,开始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儒者。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列女传·母仪》 |
主角 | 孟子与孟母 |
核心寓意 | 学习贵在坚持,不可半途而废 |
教育方式 | 通过“断织”比喻劝诫孟子 |
故事结构 | 母子对话 + 行动示范 |
文化影响 | 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 |
现代启示 | 鼓励持续努力、坚持不懈 |
四、结语
“孟母断织”不仅是一个关于母亲智慧的故事,更是一则关于学习态度的经典寓言。它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孟母用简单而深刻的行动,引导孟子走上了一条通往圣贤的道路,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就是【孟母断织的译文和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