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的成语意思】“精神矍铄”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成语。它多用于描述老年人,表示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精力旺盛、神采奕奕。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身体上的健康状态,也体现了心理上的积极态度。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妾虽不才,窃慕古人之节,愿得托身宫中,以奉祭祀,而不敢有他志。今陛下年高,诸子未立,臣等当尽心辅佐。”(注:实际出处为《后汉书·马皇后纪》中“精神矍铄”一词的使用) |
释义 | 形容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多用于老年人。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精神状态好。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神采飞扬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垂头丧气 |
二、使用场景
“精神矍铄”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描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如“这位老人虽然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走路都特别有力。”
2. 赞美人的积极心态:如“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精神矍铄的态度,令人敬佩。”
3.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在小说或文章中用来刻画人物形象,增强画面感。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人,尤其是老年人,不宜用于动物或抽象事物。
- 语气色彩:偏褒义,带有尊敬和赞赏的意味。
- 搭配使用:常与“面容”、“气质”、“状态”等词语搭配使用,如“精神矍铄的面容”。
四、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肯定,也体现了对积极生活态度的赞美。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的表现力,还能传达出对他人的尊重与欣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含义或用法,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精神矍铄的成语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