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动资产基金转2019年新预算会计的哪个科目资金结存呢】自2019年起,我国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也随之调整。其中,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新制度下如何处理,是许多单位财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对“非流动资产基金”在2019年新预算会计制度下的转入科目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背景简述
在2019年以前,政府会计制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主要用于核算单位持有的非流动资产的净值,其与“资金结存”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随着《政府会计制度》(财会〔2017〕25号)的全面实施,原有科目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旧科目被合并或取消。
根据新制度规定,原有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不再单独设置,而是通过“累计盈余”和“资产类科目”进行核算,而“资金结存”则作为预算会计中反映资金存量的核心科目之一,承担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功能。
二、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处理方式
在新预算会计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的余额需根据资产性质,分别转入以下科目:
原科目名称 | 新科目名称 | 处理方式说明 |
非流动资产基金 | 累计盈余 | 非流动资产基金的余额可转入“累计盈余”,用于反映净资产的变化。 |
非流动资产基金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 若非流动资产基金对应的资产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则应转入相应资产科目。 |
非流动资产基金 | 资金结存(财政拨款) | 若非流动资产基金来源于财政拨款,且未形成实际资产,可转入“资金结存”科目。 |
三、资金结存的定义与作用
“资金结存”是新预算会计制度中用于反映单位财政拨款资金、自有资金等在一定时点上的余额情况的重要科目。它包括以下几个子科目:
- 财政拨款资金结存
- 其他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
在处理非流动资产基金时,若该基金并未形成具体资产,而是以资金形式存在,那么这部分资金可以转入“资金结存”科目,以体现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四、总结
综上所述,2019年新预算会计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处理方式更加细化,主要依据资产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未形成实际资产的资金部分,可将其转入“资金结存”科目;而对于已形成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则应直接计入相应的资产类科目,并通过“累计盈余”反映其价值变动。
因此,回答原题“非流动资产基金转2019年新预算会计的哪个科目资金结存呢”:若非流动资产基金未形成资产,可转入“资金结存”科目;若已形成资产,则应转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资产类科目,并通过“累计盈余”进行核算。
以上就是【非流动资产基金转2019年新预算会计的哪个科目资金结存呢】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