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的故事原文】一、故事总结
“焚膏继晷”是一个出自古代文人典故的成语,意指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樊南文集》中,原句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思是点燃油灯接续白昼,常年不懈地努力。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刻苦、不畏艰难的精神。在古代,许多学者为了追求学问,常常在夜晚继续读书写作,甚至废寝忘食,这种精神被后人所推崇和传颂。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焚膏继晷 |
出处 | 唐代李商隐《樊南文集》 |
原文出处 |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字面意思 | 点燃灯油来延续白昼,长时间坚持努力 |
引申含义 | 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形容勤奋刻苦 |
使用场景 | 描述勤奋、坚持不懈的学习或工作态度 |
人物背景 | 古代文人学者,如韩愈、柳宗元等 |
文化意义 | 象征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追求 |
现代应用 | 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
三、结语
“焚膏继晷”的故事不仅是对古人勤学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激励。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专注与坚持尤为重要。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理想,持之以恒,终将有所成就。
以上就是【焚膏继晷的故事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