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意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一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在事情成功之后,曾经立下功劳的人反而被抛弃或遭到打压。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现实:当目标达成后,那些曾被利用的人往往会被遗忘甚至牺牲。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该句最早见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灭吴的故事。在越国复国过程中,范蠡和文种是两位重要的谋士。勾践成功复国后,范蠡选择隐退,而文种却因未及时离开而被勾践所杀。范蠡曾劝文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意指一旦目标达成,功臣便可能失去价值,甚至被清除。
二、字面解释与引申含义
词语 | 字面解释 | 引申含义 |
狡兔 | 聪明狡猾的兔子 | 指敌人或目标 |
走狗 | 被人驱使的狗 | 比喻为实现目标而被利用的人 |
烹 | 煮、烹杀 | 表示被抛弃、杀害 |
飞鸟 | 飞行的鸟 | 同样指敌人或目标 |
良弓 | 好的弓箭 | 比喻有才能的人或工具 |
藏 | 收藏、埋藏 | 表示不再使用或被遗忘 |
三、实际应用与现代意义
这句古语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职场、政治、商业等领域。它提醒人们:
- 成功之后,要警惕“功高震主”的风险;
- 不要过于依赖他人,保持独立判断;
- 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应心存感激,避免“恩将仇报”。
四、相关典故与延伸理解
除了越王勾践的故事外,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人物 | 事件 | 结果 |
韩信 | 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 最终被吕后诛杀 |
刘备 | 依靠诸葛亮辅佐 | 诸葛亮死后,刘禅逐渐疏远其子诸葛瞻 |
商鞅 | 辅助秦孝公变法 | 秦孝公死后被车裂 |
这些例子都印证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现实。
五、总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不仅是一句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懂得进退有度,珍惜合作,同时也要保持清醒,避免成为“功成身退”的牺牲品。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含义 | 目标达成后,功臣可能被抛弃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注意人际关系与自我保护 |
典型案例 | 韩信、商鞅等历史人物的遭遇 |
应用领域 | 职场、政治、商业等 |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背景与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人智慧,也能在现实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