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诗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在诗中,诗人通过夜雨的意象,描绘了自己身处异乡、无法归家的孤独心境,同时回应了对方询问归期的问题——“未有期”,即没有明确的归期。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李商隐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离别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二、信息整理表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唐代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原文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诗句含义 | 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以及无法归家的无奈与惆怅。 |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孤独、思念;“巴山”代表远方;“秋池”暗示时节的萧瑟与凄凉。 |
情感基调 | 深沉、忧郁、含蓄、真挚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运用对比手法(现实与回忆、现在与未来)。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亲情、离别的深切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现代启示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提醒人们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聚时光,体会思念的温度。 |
三、结语
“君问归期未有期”不仅是李商隐个人情感的写照,更是千百年来无数游子心声的共鸣。它告诉我们,有些情感无法用时间衡量,有些等待只能默默承受。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诗人的孤独,更是一个时代对亲情与归途的深情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