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025-09-20 20:07:48

问题描述:

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20:07:48

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晦”是一个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字,其含义丰富,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将对“晦”在文言文中的主要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清晰展示。

一、

“晦”在文言文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昏暗、不明:常用于描述天色、光线等不清晰的状态,如“晦明”、“晦暗”。

2.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古代以“晦”指代每月的最后一天,如“晦日”。

3. 隐晦、不明显:用于形容语言或意思含蓄、不易理解。

4. 愚昧、不明事理:有时也用来形容人或事的糊涂、不通达。

5. 节日名称:某些地方有“晦节”等习俗,与祭祀有关。

这些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体现,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

二、表格展示

汉字 含义 文言出处/例子 释义说明
昏暗、不明 《诗经·小雅》:“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近。”(此处“晦”为昏暗之意) 描述天色昏暗或光线不明的状态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后汉书·礼仪志》:“晦日祭祖。” 古代以“晦”指代每月的最后一天
隐晦、不明显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辞多而意晦。” 形容语言或意思含蓄难懂
愚昧、不明事理 《论语·子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此处“晦”引申为不明事理) 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糊涂、不通达
节日名称 《礼记·月令》:“晦日,祭先祖。” 某些地区有“晦节”等传统祭祀活动

三、结语

“晦”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多样,需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其确切含义。无论是描述自然现象、时间概念,还是表达思想情感,都体现出古汉语的丰富性与灵活性。掌握这些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作品的深层内涵。

以上就是【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