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什么时候写的】“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词创作背景的总结与相关信息的整理。
一、
“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在1076年(北宋熙宁九年)中秋夜写下的诗句,收录于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词以中秋明月为引,抒发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悟。虽然“千里共婵娟”并非原词的标题,但因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团圆与思念的经典语句。
二、相关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时间 | 1076年(北宋熙宁九年) |
创作背景 | 中秋夜,苏轼因政治失意,思念远在山东的弟弟苏辙,借月抒怀 |
名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词牌名 | 水调歌头 |
体裁 | 宋词(长短句) |
主题 | 思念亲人、人生感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流传影响 |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秋诗词之一,广为传诵 |
三、结语
“千里共婵娟”虽非独立标题,但其蕴含的情感与意境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表达。苏轼通过这一句诗,不仅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祝福。至今,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仍会引用这句诗,表达对团圆与幸福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