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伯牙绝弦课文原文】《伯牙绝弦》是人教版(现为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春秋时期音乐家伯牙与知音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友情的珍贵。
一、课文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
伯牙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他弹琴时,只有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他的心意。两人结为知音,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摔断琴弦,从此不再弹琴,因为他觉得世上再无一人能真正懂得他的音乐。
文章通过这一故事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深刻道理,也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不可替代。
二、课文原文(节选)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三、知识点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文体 | 文言文 |
出处 | 《列子·汤问》 |
作者 | 《列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御寇所著,但此篇具体作者不详 |
主旨 | 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情感,强调友情的珍贵 |
人物 | 伯牙(琴师)、钟子期(知音) |
情节 | 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准确理解其心声;钟子期死后,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
重点词句 |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世再无知音” |
启示 | 真正的理解和共鸣比技巧更重要;珍惜身边懂你的人 |
四、教学建议
1. 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 理解重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等,帮助学生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默契。
3.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伤。
4. 拓展延伸: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管鲍之交》《高山流水》等与友情相关的典故。
结语
《伯牙绝弦》虽短,却蕴含深远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教材,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提醒我们珍惜那些真正懂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