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务是什么意思】“常务”是一个常见于行政、组织管理中的词汇,常用于描述某些职位或职责的日常性、持续性工作。它通常与“常设”、“经常”等词相关联,表示某种制度、机构或职务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以下是对“常务”一词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常务的基本含义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常务”指在某个组织、机构或单位中,负责日常事务、持续运作的职能或职位。 |
特点 | 稳定、持续、常规性工作,不同于临时性、突发性的任务。 |
常见领域 |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 |
二、常务的常见用法
用法 | 说明 |
常务委员会 | 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负责日常事务和立法工作。 |
常务理事 | 在协会、商会等组织中,常务理事是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成员。 |
常务副职 | 如“常务副院长”、“常务副主任”,指协助正职处理日常事务的副职领导。 |
常务工作 | 指需要持续进行、例行化的日常工作内容。 |
三、与“常务”相关的常见概念对比
概念 | 含义 | 是否为“常务” |
常务委员 | 负责日常事务的委员 | 是 |
临时负责人 | 临时指定的负责人 | 否 |
兼职人员 | 不专职从事某项工作的人 | 否 |
常任制 | 长期任职的制度 | 是 |
任期制 | 有固定任期的制度 | 否 |
四、总结
“常务”一词主要强调的是“常态性”和“持续性”,多用于描述组织内部的常设机构或常任职务。它与“临时”、“非常规”等词形成对比,体现了组织运行中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务”往往意味着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同时也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和专业素养。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常务”不仅是职位名称,更是一种工作性质的体现,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