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迫在眉睫的意思是什么】“迫在眉睫”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紧急,已经到了不得不立即处理的地步。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事情临近、紧迫的状态,多用于描述形势或问题的严重性。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迫在眉睫
拼音:pò zài méi jié
字面意思:迫近到眉毛和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已经非常接近,不能再拖延。
引申含义:形容事情非常紧急,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战国策·赵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何之?’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食多。’臣曰:‘食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臣曰:‘御者善,此非楚之路也。’夫不谋其后,而急于目前,是犹欲适越而北行也。虽有良马、美食、善御,无益也。”(注:原文虽未直接出现“迫在眉睫”,但类似语境可见)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情况紧急、刻不容缓。 |
搭配结构 | “迫在眉睫的问题”、“迫在眉睫的任务”等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刻不容缓、燃眉之急、十万火急 |
反义词 | 从容不迫、悠闲自得、迟日久长 |
四、使用示例
1. 他病重的消息迫在眉睫,家人必须马上做出决定。
2. 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再拖延了。
3. 环保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
五、总结
“迫在眉睫”是一个形象生动、表达力度强的成语,适用于强调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了解它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