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成语意思】“自相矛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行为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导致逻辑上无法自洽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相互冲突,就可以用“自相矛盾”来形容。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自相矛盾 |
拼音 | zì xiāng máo dùn |
出处 | 《韩非子·难一》 |
本义 | 指一个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前后不一致,互相矛盾 |
引申义 | 比喻言行不一、逻辑混乱、前后矛盾的现象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别人说话或做事不一致、前后矛盾 |
二、出处故事简介
“自相矛盾”最早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人卖矛和盾,他夸耀自己的矛非常锋利,可以刺穿任何东西;又夸耀自己的盾非常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穿。结果被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这个人顿时无言以对,因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自相矛盾”的含义,也提醒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三、常见用法及例句
句式 | 例句 |
直接使用 | 他说的这话自相矛盾,让人难以相信。 |
批评他人 | 你这样做和你说的话完全自相矛盾,怎么让人信服? |
描述情况 | 这个政策既想促进发展,又限制市场,明显自相矛盾。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矛盾百出、前后不一、自相冲突 |
反义词 | 一致无误、前后统一、言行一致 |
五、注意事项
1. “自相矛盾”多用于描述语言或行为上的矛盾,而不是单纯的错误。
2. 在正式场合中,应谨慎使用,避免给人造成攻击性印象。
3.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批评意味,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总结
“自相矛盾”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言行不一、前后冲突的情况。它不仅有明确的出处,而且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应用。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清晰地表达观点,避免逻辑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