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怎么读什么意思】“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成语中。对于不熟悉该字的人来说,可能会对其读音和含义感到困惑。本文将对“俎”的读音、含义以及相关用法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俎”字读音为 zǔ,是第三声。在古代,“俎”指的是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礼器,也常用于宰杀牲畜的砧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成语或古文语境中仍有出现。
此外,“俎”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如“尸位素餐”中的“俎”,表示地位或职责。整体来说,“俎”是一个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意味的汉字。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俎 |
拼音 | zǔ(第三声) |
部首 | 木 |
笔画 | 7画 |
结构 | 左右结构 |
本义 | 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礼器;也指宰杀牲畜的砧板 |
引申义 | 表示地位、职责或象征性的权力 |
使用场景 | 古文、成语、历史文献等 |
常见词语 | 俎豆(祭祀)、尸位素餐(比喻占着职位不做事)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 |
三、拓展说明
在《论语》等古籍中,“俎”常与“豆”并列使用,表示祭祀的器具。例如:“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这里的“俎”即为祭祀用具。
在现代汉语中,“俎”字虽然不常用,但其文化内涵丰富,了解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俎”在具体成语或古文中的用法,可参考相关典籍或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