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饿殍遍野典故

2025-11-12 06:11:03

问题描述:

饿殍遍野典故,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2 06:11:03

饿殍遍野典故】“饿殍遍野”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的成语,用来形容因饥荒或战乱导致大量百姓饿死,尸体遍布田野的悲惨景象。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在自然灾害、战争或统治不善时的苦难。

一、典故来源

“饿殍遍野”最早见于《左传》、《史记》等古籍中,常用于描述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街头的惨状。例如:

- 《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皆菜色,饿殍满野。”

- 《史记·项羽本纪》:“楚军围汉王于荥阳,汉王食尽,士卒皆饥,饿殍遍野。”

这些记载说明,在古代,由于粮食短缺、战争频繁,百姓常常面临生存危机,而“饿殍遍野”正是对这种状况的高度概括。

二、含义与用法

“饿殍遍野”字面意思是“饥饿而死的人遍布田野”,引申为:

- 国家动荡、人民困苦;

- 粮食匮乏、民生凋敝;

- 统治者无能,导致民不聊生。

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多用于文学、历史评论或新闻报道中,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担忧和批评。

三、相关历史事件

朝代 历史事件 情况概述
春秋 齐桓公争霸期间 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秦末 陈胜吴广起义 天灾人祸交加,民间饥荒严重
唐末 黄巢起义 社会动荡,饥民遍地,饿殍满野
明末 李自成起义 天灾人祸叠加,百姓饿死无数

四、现实意义

虽然“饿殍遍野”是古代的景象,但在现代社会中,它仍然具有警示意义:

- 提醒人们关注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

- 强调政府在应对灾害和维护民生中的责任;

- 促使人们反思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五、总结

“饿殍遍野”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沉重记忆,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不能忽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珍惜当下,推动社会进步。

项目 内容
典故名称 饿殍遍野
出处 《左传》《史记》等
含义 形容因饥荒或战乱导致大量百姓饿死
历史背景 战争、天灾、统治腐败
现实意义 警示社会民生问题,强调粮食安全
使用场合 文学、历史评论、新闻报道

以上就是【饿殍遍野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