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韩愈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批判。
三、课前准备
教师需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韩愈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准备好多媒体课件或投影设备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千里马的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选择做一匹普通的马还是一匹千里马,你会怎么选?为什么?”然后引入课题《马说》,解释题目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2. 教师范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全班齐声朗读,初步感受文章节奏美。
(三)深入探究
1. 解释标题含义,简介作者;
2. 分析文章层次结构:
- 第一部分(第1段):描述千里马的遭遇;
- 第二部分(第2段):揭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第三部分(第3段):发出呼吁,希望伯乐能够发现并重用人才;
3. 讨论问题:千里马的命运为什么会如此悲惨?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结合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如何才能避免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发生。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六、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千里马——未遇伯乐——悲惨命运
托物寓意
揭露封建制度下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