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及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介绍陈毅同志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创作《梅岭三章》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三读课文,思考问题: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第一首诗:

- 诗歌开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此去泉台招旧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诗歌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2. 分析第二首诗:

- 诗歌中的“南国烽烟正十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血雨腥风应有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 “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具体指什么?

3. 分析第三首诗:

- 诗歌开头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人间遍种自由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希望?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壮志?

(四)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回顾整首诗的内容,总结出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成就。

(五)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陈毅

第一首:坚定信念

第二首:追求和平

第三首:展望未来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梅岭三章》;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陈毅同志的事迹;

3.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也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