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探索未知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河里看不见。”引导学生猜出答案是“雨”。
2. 提问:雨是从哪里来的?它又会变成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
2. 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3.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错误。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学习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 教师提问: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
-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水的基本性质。
- 利用图片展示水的不同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2. 学习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怎样变成云的?又是怎样变成雨或雪的?
3. 学习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 教师讲述水的重要性,强调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 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四、拓展延伸
1.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水的知识。
2. 教师总结全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3. 观察一天中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水——云——雨/雪
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水循环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