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佳作,其中施闰章的《钱塘观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阅读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原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问题与答案:
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钱塘江潮?
- 答案:秋季。诗中提到“八月涛声”,表明这是农历八月的景象,属于秋季。
2. 诗中的“头高数丈”具体描述了什么?
- 答案:描述了钱塘江潮水的高度,高达数丈,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气势磅礴。
3. “触山回”这一句表达了潮水的什么特点?
- 答案:表达了潮水冲击山崖后反弹回来的力量和速度,突出了潮水的强劲。
4. 最后一句“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 答案:比喻。将被潮水卷起的沙堆比作雪堆,形象地表现出沙堆洁白且堆积如山的景象。
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江潮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施闰章《钱塘观潮》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希望这些练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