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背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背景,蹲一个懂的人,求别让我等太久!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8 14:52:05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生活困顿,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在这样的境遇下,他并没有完全沉沦于痛苦之中,而是选择在自然中寻找慰藉,通过欣赏明月和竹柏的美丽来抚平内心的创伤。这种超然的态度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处世哲学——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文章开头简述了作者与友人张怀民一同夜游承天寺的情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接着描述了月色如水般清澈透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通过对光影变化的细腻刻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世界。最后,作者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看似平淡的话语实则饱含深意,既是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那种乐观旷达的精神风貌。尽管仕途坎坷,但他依然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并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平衡。这也正是《记承天寺夜游》能够打动人心的地方所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