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公益领域。通过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还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期“公益实践活动学生案例21”将讲述一位大学生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在公益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这位同学名叫李明(化名),是某高校大三的学生,专业为社会工作。在一次课程学习中,他了解到社区老年人生活孤独、缺乏陪伴的问题,便萌生了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关爱老人活动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联合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策划了一场以“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公益实践项目。
项目初期,他们走访了多个社区,了解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定期探访、节日慰问、健康讲座等内容。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这一群体,他们还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宣传,吸引了不少热心市民加入志愿者行列。
在实践中,李明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部分老人起初对陌生人持戒备态度,沟通不畅;还有一些活动因天气或场地问题临时调整。但正是这些困难,让他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他们不断改进方式,增加互动环节,逐渐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和喜爱。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温暖相伴”项目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不仅帮助了许多独居老人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公益的热情。李明表示,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公益不仅仅是付出,更是一种成长和收获。
如今,李明已将该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希望通过系统总结,为今后的公益实践提供参考。他也呼吁更多的同学走出校园,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公益之路没有终点,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可能带来改变。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年轻一代完全有能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他一样的青年,投身公益,传递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