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在医学、制药及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本文整理并解释了一些常见的药理学术语,便于理解和记忆。
1. 药物(Drug)
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机体功能的化学物质。药物可以来源于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或生物技术产品。
2. 药理作用(Pharmacological Effect)
指药物在体内产生的生理或生化效应,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3.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
指药物对疾病或症状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用药的主要目的。
4.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指药物在正常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可能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等。
5. 副作用(Side Effect)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轻微反应,通常较轻且可耐受。
6.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指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后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对器官或系统造成损害。
7.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药物如何进入体内并被处理。
8.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即药物如何与靶点相互作用以产生效应。
9. 吸收(Absorption)
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影响药物起效速度和强度。
10. 分布(Distribution)
指药物在血液中被运输至全身各组织的过程,与血浆蛋白结合和脂溶性有关。
11. 代谢(Metabolism)
指药物在体内经过酶的作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
12. 排泄(Excretion)
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胆汁、呼吸道等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13. 半衰期(Half-life)
指药物在体内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14. 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
指口服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前,经肝脏代谢而减少其生物利用度的现象。
15.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指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常用于比较不同剂型的吸收情况。
16. 受体(Receptor)
指细胞膜或细胞内存在的特定蛋白质,能够与药物结合并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
17. 激动剂(Agonist)
指能激活受体并产生效应的药物,如肾上腺素。
18. 拮抗剂(Antagonist)
指能阻断受体活性,抑制激动剂作用的药物,如阿托品。
19. 竞争性拮抗剂(Competitive Antagonist)
指与激动剂竞争同一受体,但不产生效应的药物。
20. 非竞争性拮抗剂(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指与受体结合后改变其结构,使激动剂无法发挥作用的药物。
21.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机体对其产生心理或生理上的依赖,停药后可能出现戒断症状。
22. 耐受性(Tolerance)
指机体对药物反应逐渐减弱,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疗效。
23.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
指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药物疗效下降的现象。
24.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
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因药理或药动学原因引起的作用变化。
25. 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指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以上是对药理学中常见术语的简要解释,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深入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