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实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的理解与情感的体验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挑山工》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挑山工艰辛而坚韧的形象,通过生动的情节传递出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一堂富有启发性的语文课。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一张挑山工在山路上行走的照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随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挑山工吗?他们在做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挑山工是爬山的人”,有的说“他们挑着东西上山”。教师适时补充,介绍挑山工的工作内容,并引出课题——《挑山工》。
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初读过程中,学生自主圈画生字词,教师则在一旁指导朗读技巧,如注意语速、语气等。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了初步了解。
进入精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第一段描述了挑山工的外貌和动作,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挑山工形象的词语,如“黑瘦”、“弯腰”、“背负重物”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挑山工的动作,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二段讲述了挑山工与游客的对话,这段内容富有哲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挑山工走得慢,却能先到达山顶?”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因为挑山工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走捷径。教师进一步总结,强调“做事要踏实、坚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像挑山工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在拓展延伸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自己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自己学习骑自行车时摔倒了也不放弃,有的说考试没考好但依然努力复习。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挑山工的精神内涵。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挑山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提升了语文素养。通过《挑山工》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认识到了劳动者的伟大,更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是一次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也为今后的阅读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