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全文】陶渊明,字渊明,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以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高尚情操而闻名于世。他一生不慕荣华,不求仕途,以诗文自娱,寄托其高洁之志。《五柳先生传》便是他为自己所作的一篇自传体散文,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展现了他超然物外、安贫乐道的精神风貌。
文章开篇即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这句看似随意的开头,实则暗含深意。陶渊明不愿以名利为重,也不愿被世俗所束缚,故而对自身身份避而不谈,只以“五柳先生”自称。五柳者,门前有五棵柳树,因常坐其下,故得此号。这一称号既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也象征着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陶渊明对自身性格的描述。他热爱读书,但并不拘泥于字句的考据,而是注重精神上的领悟。这种读书态度,正是他追求内心自由、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他读书是为了愉悦心灵,而非为了功名利禄。
再看其生活状态:“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酷爱饮酒,但因家境贫寒,无法常常满足这一爱好。然而,朋友理解他的心境,时常邀请他共饮。他喝酒从不计较,一饮而尽,醉后便离开,毫不在意。这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方式,正是他超凡脱俗、不为世俗所困的体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这是他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描写。家中四壁空荡,难以遮挡风雨;衣衫破旧,饭碗常空,但他却安然自若,毫无怨言。这种安贫乐道的态度,正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
最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陶渊明不因贫穷而忧愁,也不因富贵而急于追求。他的人生观超越了世俗的得失,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他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追逐名利。
《五柳先生传》虽短,却字字珠玑,句句真挚。它不仅是一篇自传,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佳作。陶渊明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向往。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如今重读《五柳先生传》,仍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淡泊,仿佛穿越千年,与这位伟大的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文字,如同五柳之下的一缕清风,吹散了尘世的喧嚣,唤醒了我们心中最纯粹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