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练习及答案,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3 04:07:56

《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练习及答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寓言故事不仅富有哲理,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便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典故,常被选入语文教材,作为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重要内容。

《不食嗟来之食》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尊严与气节的故事。故事中,一位饥民因饥饿而无力前行,路人见状,故意用带有侮辱性的语气递给他食物,并说:“嗟!来食!”这位饥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这种带有轻蔑意味的食物。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体现了古人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

在现代教育中,这一故事常被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境时,如何保持自尊?在他人施舍时,是否应该无条件接受?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真正的善良不仅仅是给予,更应尊重对方的人格。

以下是一道针对该文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不食嗟来之食》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勤劳致富

B. 知恩图报

C. 维护尊严

D. 节俭持家

2. 饥民拒绝“嗟来之食”的原因是什么?

A. 他不喜欢吃这种食物

B. 他不想接受别人的施舍

C. 他认为这是不尊重人的行为

D. 他怕吃了会生病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人要懂得感恩

B. 人在困难时要低头

C. 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D. 善良是最重要的品质

二、简答题

1.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的理解。

2. 如果你是那个饥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三、作文题

以“尊严与善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结合现实中的例子,阐述你对尊严与善意关系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C

3. C

二、简答题

1. “不食嗟来之食”指的是在别人带着侮辱或轻视的态度施舍时,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接受。这体现了一个人对自身尊严的重视,也反映了对他人态度的不认同。

2. 我会选择拒绝,因为即使在困难时期,也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接受带有侮辱意味的施舍,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自尊心,甚至影响未来的自我认同。

三、作文题(略)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在思考中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与价值判断能力。《不食嗟来之食》虽为古文,但其精神内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