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敬之原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敬之原文及赏析,快急哭了,求给个正确方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9 00:57:14

敬之原文及赏析】《敬之》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作品,虽篇幅不长,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天命的敬畏与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全诗通过质朴的语言,传达出一种庄重而内敛的情感,体现了古人对“敬”这一道德观念的重视。

原文:

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庶民弗尚。

无曰“予小子”,不聪敬止。

无曰“余小子”,不闻亦罔。

天命靡常,惟德之恭。

相我与子,观我与子,我与子同。

敬之敬之,天维昭思,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庶民弗尚。

无曰“予小子”,不聪敬止。

无曰“余小子”,不闻亦罔。

天命靡常,惟德之恭。

相我与子,观我与子,我与子同。

赏析:

《敬之》是一首以“敬”为主题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敬”的反复强调,表达了对天命的敬畏和对自身行为的警醒。诗中“敬之敬之”四字重复出现,语气坚定,体现出一种严肃的态度,也暗示了“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句“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即点明主题,强调“敬”不仅是个人态度,更是面对天命时应有的姿态。接着,“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庶民弗尚。”这里指出天命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人息息相关,无论身份高低,都应保持敬畏之心。

诗中还提到“无曰‘予小子’,不聪敬止”、“无曰‘余小子’,不闻亦罔。”这表明即使是地位低微的人,也不能因自轻而忽视对“敬”的遵守。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君子慎独”的精神,强调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内心的谦卑与敬畏。

后半部分“天命靡常,惟德之恭”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天命并非固定不变,唯有不断修养德行,才能获得天命的眷顾。最后的“相我与子,观我与子,我与子同。”则表现出一种与天地共存、与众生一体的精神境界。

总结:

《敬之》虽然文字不多,却蕴含深刻哲理。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我们不再信奉天命,但“敬”作为一种道德准则,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做人要心怀敬畏,行事要谨慎有度,唯有如此,才能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