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伤仲永》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伤仲永》教案,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0 09:37:11

《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之”、“于”、“其”等。

-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及结构,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 学习作者通过叙事表达观点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文章所传达的深刻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人才成长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 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努力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文言词语的积累与理解。

- 文章主旨的把握与思想内涵的挖掘。

- 难点: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与现代汉语的转换。

- 对“天才与后天教育关系”的深入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王安石”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靠什么?是天赋还是努力?”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出课题《伤仲永》。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简要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10分钟)

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3.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 “仲永是个什么样的人?”

- “他的结局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三)精读课文(20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逐句翻译,重点讲解以下句子: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 仲永:天生聪慧,但缺乏后天教育。

- 父亲:短视,只顾眼前利益,阻碍儿子发展。

- 王安石:理性冷静,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 讨论:为什么王安石会“伤”仲永?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小组讨论:

- 你如何看待“天才”与“后天教育”的关系?

- 如果你是仲永,你会怎么做?

-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读书改变命运”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教师补充介绍“伤仲永”现象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如“神童”夭折、教育方式不当等。

2.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或心得,作为课后作业。

(六)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

- 本文通过仲永由天才变为庸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

- 提醒学生:天赋虽好,但不能依赖,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成才。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文翻译练习。

2.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3. 预习下一篇文言文,做好笔记。

六、板书设计:

```

一、作者:王安石

二、仲永由天才变庸人

三、主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启示:珍惜学习,勤于努力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文言文翻译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训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