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推敲》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推敲》阅读答案,急!求解答,求不鸽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2 15:19:06

《推敲》阅读答案】《推敲》是一篇讲述唐代诗人贾岛创作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反复推敲用词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语言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词语解释:

1. 推敲:原指贾岛在写诗时对字句的反复斟酌。现多用来比喻对文章、语言等进行仔细思考和修改。

2. 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诗句,描绘的是夜晚寺庙中,僧人轻轻敲门的情景,意境清幽,富有画面感。

二、内容理解:

文章讲述了贾岛在创作诗句时,为了选择“推”还是“敲”这两个动词,反复思索,甚至在路上边走边比划,最终得到韩愈的建议,决定使用“敲”字。这一过程体现了作者对诗歌语言的高度重视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三、主旨归纳:

《推敲》通过贾岛与韩愈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中注重语言精炼、讲究用词准确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诗词艺术的严谨精神。

四、问题与解答:

1. 贾岛为什么在“推”和“敲”之间犹豫不决?

答:因为“推”表示动作缓慢、轻柔,而“敲”则带有声音,更符合“月下门”的意境,能更好地表现夜晚的静谧与僧人的举止。

2. 韩愈给了贾岛什么建议?结果如何?

答:韩愈建议贾岛使用“敲”字,认为这样更能体现夜深人静中僧人敲门的动作,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3. 本文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答:本文告诉我们,在写作或表达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字词,不断推敲,才能写出更加优美、准确的作品。

五、总结:

《推敲》不仅是一个关于诗歌创作的小故事,更是一种对文字、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它提醒我们在学习和写作中,应保持细致、严谨的态度,追求更高的语言表达水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