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山经(middot及东山经》原文)】《山经》为《山海经》中的一部分,内容以山川地理、神怪异兽、神话传说为主,记载了古代先民对自然与宇宙的认知。其中,《东山经》是《山经》的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东方地区的山系分布、物产资源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
《东山经》所记山系自东南向西北延伸,涵盖多个区域,每一段落均以“某山之首”起始,依次列举山名、方位、水脉、动植物、矿产及神灵等信息。其文辞简练,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以下为《东山经》原文节选:
东山之首,曰樕棪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䑝。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尾青,名曰:鵌。其鸣自詨。潩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而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不沈。有兽焉,其状如豚,而赤毛,其音如狗吠,名曰:狸力。其行如飞,食之已疣。
又南三百里,曰葴山。
其上有木焉,其状如檀,赤叶而黑枝,名曰:芑。可以已疠。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白首、一角,名曰:觟。其音如呼。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名曰:交鸟。其鸣自詨。
又南三百里,曰荆山。
其上多金,其下多丹。有兽焉,其状如彘,而黑白驳,名曰:豮。其音如牛。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青羽、赤喙,名曰:䴔。其鸣自詨。㴰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南三百里,曰梁山。
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有木焉,其状如松,赤华而黑实,名曰:㮚。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四目、其声如鸿鹄,名曰:九尾狐。见则天下大安宁。
以上仅为《东山经》部分内容的摘录,整篇《东山经》共分七段,分别记载了不同山系的地理特征与奇异生物。文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神秘力量的信仰与想象。
《东山经》作为《山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古代地理学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民俗与宗教思想的重要文献。其文字虽简略,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至今仍被学者广泛研究与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