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猫和老鼠》含反思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幼儿园大班教案《猫和老鼠》含反思,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4 02:09:39

幼儿园大班教案《猫和老鼠》含反思】一、活动名称:

《猫和老鼠》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和游戏,让幼儿了解猫和老鼠之间的关系,感受角色的个性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理解“善恶有报”的道理,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活动准备:

1.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包含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

2. 简单的角色头饰(猫、老鼠、小动物等)。

3. 活动场地布置成“森林”或“老鼠洞”场景。

4. 音乐播放设备(可选用轻快或紧张的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猫和老鼠》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猫和老鼠是什么关系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 故事讲述与讨论(10分钟)

教师结合图片或PPT讲述故事,重点描述猫和老鼠的性格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猫会追老鼠?”“老鼠为什么会害怕猫?”“如果你是老鼠,你会怎么做?”

3. 游戏活动——“猫和老鼠”(15分钟)

游戏规则:

- 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猫”,一组扮演“老鼠”。

- 教师发出指令:“老鼠出来找食物啦!”“猫来抓老鼠啦!”

- 幼儿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老鼠”要快速躲藏,“猫”则追逐“老鼠”。

- 当“猫”抓住“老鼠”时,被抓住的幼儿需说出一句“对不起,我错了”或者“我不再调皮了”。

4. 分享与交流(5分钟)

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猫”和“老鼠”角色的看法。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像猫一样勇敢,还是像老鼠一样机智?”

五、活动延伸:

1.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绘本,供幼儿自由阅读。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猫和老鼠》的故事,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

六、活动反思:

本次《猫和老鼠》教学活动整体效果较好,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够通过听故事、玩游戏的方式,深入了解猫和老鼠之间的关系。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表现出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猫”和“老鼠”的行为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混淆角色立场。

今后在设计类似活动时,可以增加更多情境化的引导,帮助幼儿更清晰地辨别角色行为的对错。同时,在语言表达方面,应多给予幼儿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此外,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今后可尝试引入一些简单的道德教育内容,如“帮助他人”“诚实守信”等,使活动更具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七、附:活动评价表(教师自评)

| 项目 | 评价 |

|------|------|

| 活动目标达成度 | ★★★★☆ |

| 幼儿参与度 | ★★★★★ |

| 教学组织与实施 | ★★★★☆ |

| 活动效果 | ★★★★☆ |

| 改进建议 | 加强角色行为引导,丰富语言表达机会 |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