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没有耳朵的兔子教案】一、活动名称:
《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故事内容,认识“没有耳朵的兔子”这一特殊形象,激发幼儿对不同事物的兴趣。
2. 语言目标: 能够听懂并复述简单的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学会接纳和尊重不同的个体,理解“与众不同”的意义。
4. 社会性目标: 鼓励幼儿在集体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增强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 绘本《没有耳朵的兔子》
- 图片卡(兔子、耳朵、其他动物等)
- 道具(如毛绒兔子、贴纸、画纸等)
- 背景音乐(轻柔的儿童音乐)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只没有耳朵的兔子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没有耳朵的兔子吗?它为什么没有耳朵呢?” 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激发兴趣。
2. 阅读绘本(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没有耳朵的兔子》,边读边展示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 故事简介:一只兔子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耳朵,它一开始感到难过,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学会了接受自己,也得到了大家的喜欢。
3. 讨论与互动(10分钟)
- 教师提问:
- “你觉得兔子为什么没有耳朵?”
- “如果你是这只兔子,你会怎么想?”
-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你是怎么面对的?”
-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拓展活动(15分钟)
- 绘画活动: 幼儿用画笔画出“我心中的特别兔子”,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有特点的兔子形象。
- 角色扮演: 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情节,体验兔子的情感变化。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引导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也要尊重别人。”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
五、活动延伸建议:
- 家长配合: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讨论“什么是与众不同”。
- 区角活动:在阅读区投放相关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和交流。
六、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绘本阅读和互动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与众不同”的含义,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包容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类似主题,培养幼儿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认知。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设计,旨在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适合幼儿园中班或大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