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方面不】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公平正义、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部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理解不够深刻,服务意识有待提升。有的干部习惯于按部就班、走程序,缺乏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的意识;有的干部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存在畏难情绪,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导致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削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获得感。
要真正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首先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员干部应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走进田间地头、社区街道,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同时,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推动政策落实更加精准、服务供给更加高效。
其次,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在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立行立改、限期整改,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最后,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激励干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同时,要畅通民意反馈渠道,让群众成为监督者和评判者,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总之,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检视自己、改进工作,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