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晚春》全文及鉴赏】《晚春》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韩愈诗歌中常见的“以物寄情”的艺术手法,也反映了他一贯关注现实、抒发情怀的风格。
原文:
> 草木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春天即将过去,花草树木都明白它不会久留,于是纷纷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争艳斗芳。杨花和榆钱虽然没有才华和姿色,却也只能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飘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但诗人并未流露出伤春之情,反而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来面对季节的更替。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层次分明,富有画面感。
一、自然之景,蕴含哲理
前两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写出了春天即将结束时,万物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最美的姿态。这里,“草木”与“红紫”形成对比,前者是植物,后者是花朵的颜色,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活力。同时,“知春不久归”一句,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描写,也暗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二、拟人手法,赋予情感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杨花”和“榆荚”比作没有才思的人,只能随风飘舞,如同雪花一般。这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寓含深意。杨花和榆荚虽不鲜艳夺目,但它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春日的盛宴,表现了一种平凡中的坚持与努力。
三、情感寄托,寓意深远
整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春末的景色,实际上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默默无闻却依然努力生活的人的赞美。这种“不求显赫,只求尽力”的精神,正是韩愈人格的真实写照。
结语:
韩愈的《晚春》,虽是一首小诗,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在短短四句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厚的思想底蕴。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