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课文《又临黄河岸》的课后习题和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课文《又临黄河岸》的课后习题和答案,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2 12:30:43

课文《又临黄河岸》的课后习题和答案】《又临黄河岸》是一篇富有情感与哲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黄河岸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下整理了该课文的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词语解释

1. 惊涛:形容巨大的波浪。

2.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

3. 震撼:指内心受到强烈冲击。

4. 伫立:长时间站立。

二、阅读理解题

1. 文章开头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答:文章开头描写了黄河的奔腾不息、河岸的苍茫壮阔以及远处的山峦起伏。这些景象给人以震撼和敬畏之感,体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力量。

2. 作者在文中提到“我又一次站在黄河岸边”,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这句话表明作者并非第一次来到黄河边,而是再次面对这片熟悉的土地。这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回归,也象征着对历史、文化或人生的一种重新审视与思考。

3. 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答:因为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不仅滋养了无数生命,也在历史上承载了民族的兴衰与变迁,因此被称为“母亲河”。

三、主旨归纳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本文通过描绘黄河岸边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敬仰。

四、拓展思考

1.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答: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黄河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既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珍惜环境。人类应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持敬畏之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2. 如果你是作者,在黄河岸边会想到什么?

答:如果我是作者,我可能会想到历史的厚重、生命的顽强以及未来的希望。黄河不仅是地理上的河流,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类的渺小。

五、写作练习

请以“我眼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此处可由学生自行完成)

总结:

《又临黄河岸》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篇蕴含深意的作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增强对自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希望以上习题和答案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