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翻译赏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篇五言古诗,也被称为《北征》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写于公元755年,当时杜甫从长安前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家人,途中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一、原文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二、全文翻译
寒雨连绵,夜色笼罩着江面,我送别友人,心中满是离愁。
清晨时分,我独自站在楚山之上,望着远方,感到无比孤独。
在洛阳城中,我看见秋天的风,心中涌起无限思绪。
想要写一封家书,却不知从何说起,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
第三段:
担心写得不够详细,怕不能传达我的心意。
等到行人要出发时,我又一次打开信封,重新检查。
三、诗歌赏析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体现了杜甫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诗中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生活的艰难。
1.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句,以寒冷的雨景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忧郁的情感基调。“平明送客楚山孤”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助。
2. 情感细腻,真实动人
在“欲作家书意万重”这一句中,诗人用极简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他想写信给家人,却因为太多话要说而无从下笔,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令人动容。
3.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全诗虽短,但结构清晰,层层递进。从送别的场景到思乡的情怀,再到对人生的感慨,层层深入,情感逐渐升华。
四、总结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不仅是一首思乡之作,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怀的佳作。杜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感情,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结合,使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对家庭的牵挂、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它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真实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