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
-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天赋”与“后天教育”关系的深刻思考。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朗读、重点词句解析、背景资料等)。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字词注音、段落大意等)。
2. 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查阅相关历史人物及作者王安石的背景资料。
- 完成预习作业,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分钟)
- 通过提问导入:“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靠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 引出课题《伤仲永》,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背景。
2. 文本初读(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疑难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3. 字词讲解(15分钟)
- 重点讲解文言词语:如“隶”、“扳”、“环谒”、“泯然”等。
- 结合上下文解释词义,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4. 内容梳理(10分钟)
- 分组讨论:文章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仲永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教师总结:仲永由天才变为庸人的过程,揭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1. 深入分析(15分钟)
- 分析文章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探讨作者情感:作者对仲永的惋惜,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2. 主旨探讨(15分钟)
- 提问引导:你认为一个人的才能是否可以依靠天赋?为什么?
- 小组讨论:结合现实中的例子,谈谈你对“天赋”与“努力”的看法。
3.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展示古今中外因教育而成功的案例。
-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思考如何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4.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本文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议论文。
- 学生谈收获,教师鼓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重视后天努力。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文言知识。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从仲永看成长》,不少于300字。
3. 自主查阅王安石其他作品,尝试比较阅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思考,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同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升整体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