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原文及翻译_】《秋声赋》 是唐代文学家 欧阳修 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以“秋声”为题,借秋之萧瑟、肃杀,抒发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古代文人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一、原文:
欧阳修《秋声赋》
余闻古有善琴者,其声清而远,能动人心魄;又有善歌者,其音婉转悠扬,令人神往。然余独爱秋之声,非惟其清幽,亦以其悲凉也。
盖天地之气,四时之序,万物生灭,皆有定数。春之和,夏之炽,秋之肃,冬之寒,此四时之常也。至于秋也,草木凋零,百物归藏,风起于野,叶落于庭,其声凄切,如诉如泣,使人不觉心伤。
余尝夜坐于室,忽闻窗外有声,若有人语,又若风之吟。细听之,则寂然无声。俄而复闻,其声渐近,似有物在门外徘徊。余推窗而视,但见月白风清,空山寂寂,不知其为何物。
或曰:“此乃秋声也。”余笑而不答。然自是以后,每至深秋,辄闻此声,若有所思,若有所忆,令人不能自已。
夫秋者,万物之终也,亦人生之始也。人生如秋,荣华易逝,悲欢难久。吾虽年未老,然心已倦矣。感时伤怀,遂作此赋,以寄吾意。
二、译文:
我听说古代有善于弹琴的人,他的琴声清越悠远,能打动人心;也有擅长歌唱的人,歌声婉转动人,令人陶醉。但我特别喜爱秋天的声音,并不仅仅因为它清幽,更因为它的悲凉。
天地之间的气息,四季的顺序,万物的生长与消亡,都有一定的规律。春天温和,夏天炎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这是四季的常态。到了秋天,草木凋谢,百物收藏,风从野外吹来,树叶飘落在庭院中,声音凄凉,仿佛在诉说,又像是哭泣,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悲伤。
我曾经在夜里坐在屋里,忽然听到窗外有一种声音,好像有人说话,又像风吹过的声音。仔细听,却什么也没有。不久之后又听见了,声音渐渐靠近,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门外徘徊。我推开窗户一看,只见月色皎洁,风清气爽,空山寂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有人说:“这是秋天的声音。”我笑着没有回答。但从那以后,每当深秋时节,我就会听到这种声音,仿佛有所思考,有所回忆,让人无法平静。
秋天啊,是万物的终结,也是人生的开始。人生就像秋天一样,荣华容易消逝,悲欢难以长久。我虽然年纪还不大,但内心已经感到疲惫了。感叹时光流逝,心中充满哀愁,于是写下这篇赋,寄托我的情感。
三、赏析:
《秋声赋》通过描写秋日的自然景象,引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欧阳修以“秋声”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读者在感受秋之萧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此文不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更是一种对生命、时间与命运的哲学思考。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感悟人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