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一等奖教案及课堂实录】一、教学设计背景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故乡》中的一段回忆性文字,描写的是童年时期与伙伴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和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印象。本课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不仅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理。通过本文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鲜活,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 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闰土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 难点:把握作者对“我”与闰土关系变化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朋友?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朋友”这一主题。接着出示课题《少年闰土》,介绍作者鲁迅,并简要说明本文的背景。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问。随后进行小组讨论:
-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 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精读品味(20分钟)
1. 分段细读,重点分析闰土的形象。
- 通过“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等情节,体会闰土的聪明、勇敢、活泼。
- 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
2. 对比“我”的形象。
-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与闰土相比有哪些不同?
- 为什么“我”对闰土有深深的怀念?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以下问题: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还有像闰土这样单纯、快乐的朋友?
- 如果你是“我”,你会如何对待闰土这样的朋友?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表达对友情的理解与感悟。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全文,总结闰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闰土”,那是童年的记忆,是纯真的象征。同时,也要学会珍惜现在的友情,感恩生活。
五、板书设计
```
少年闰土
/ \
聪明勇敢
活泼纯真
\ /
友谊与怀念
```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的童年伙伴》。
2. 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录音。
七、教学反思(课后)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在引导学生理解“我”与闰土关系变化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今后应加强情感体验类的教学策略。
八、课堂实录节选
【课堂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很聪明,会捉鸟、看瓜。
师:那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聪明呢?
生:比如他告诉“我”雪地里可以捕鸟,还说瓜地里有猹,这说明他很懂自然。
师:说得很好。那你觉得闰土和“我”之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他们小时候是好朋友,但后来因为身份不同,渐渐疏远了。
师:是的,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一个“闰土”,那是我们最纯真的回忆。
九、结语
《少年闰土》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段关于成长、友情与记忆的深情诉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在文字中感受到温暖,在生活中珍视真情。